![]() |
图片由Google Gemini生成 |
在我看来,所谓「盲盒」,其实是我们当年玩剩下的东西。
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比较喜欢「糖关刀」。看别人的手艺是一回事,但更「刺激」的是不知道自己这一把能转到什么。偶尔看见有人转到龙、花篮,甚至大龙,附近的小孩都会围过来「开眼界」,羡慕的目光都能把龙头融化掉。
大龙,3D立体的,后来我没见过有这种手艺的艺人,大概已经失传了吧。
我转到过一次大龙,刚好是早上上学的时候。我妈和我一起蹲在路边吃,吃不过来,拦住其他同学要他们帮忙吃,闹得全校都知道了。
大约到了高一点的年纪,路边摊有开始卖一种零食。贵得出奇,要一块钱一盒。里面除了一颗糖,还有一个小玩具。最值钱的是一把小的左轮手枪,花一块钱买一把,还算是赚到。另外的就是纯亏。但大家都想着能赌一把,于是送了不少钱给老板。
我也跟风买过一次,当然,没什么好运气。我也心疼钱,于是此事到此作罢。一套整个包下来可以稳「中奖」,一共十六盒,老板开价15元。在我看来那就是冤大头了。
再后来,有了游戏机摊,然后是游戏机厅,就没那些东西什么事了。
昨天在Lawson门口等人,看到两个女青年在柜台前指指点点,店员上前询问,才知道想买福彩,刮刮乐。
公司年会的时候,也发过一张。「玩法」很复杂,然而终究还是一早就印好的。我在心里暗自嘀咕:有没有奖,不是早就知道么?看来红十字会也还是有新韭菜的。
应该怎么说当今这种现象呢?
可能是因为年轻人太有钱了吧。难怪无论银行还是京东都在怂恿客户把积分拿去抽奖。这其实是一种回收货币的方式嘛,与萝格营地基德先生的生意是一回事啊。
但他们其实也没钱,至少没什么钱,不够多。大概只是单纯地想赌吧?
我有个同事,曾经说过:赚钱的生意,不外乎「吃喝嫖赌毒」。说得或许也有三分道理。如果能激发人类的原始欲望,自己又能跳出五毒之外,兴许就能发财吧。
不过他到底还是没有能发财。说到底,还是普通人。普通人,啥好事不用排队呢?
世界变了吗?也许变了许多,也许其实也没变。
愿天下普通人都能抢到心仪的Labubu。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