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提醒

如果您打开本站很慢,布局排版混乱,并且看不到图片,那么可能是因为您还没有掌握用科学的方法上网的本领。

2025-01-16

?TikTok难民?

小红书最近涌入了许多的TikTok难民,这事现在可能很多人都听说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比较晚才听说的,平时不用中国国内的SNS,也没有去关注这些。

第一反应是满脸的问号?TikTok难民为什么要去小红书?IG不行吗?Youtube Shorts也可以发短视频。好像还有一个Snapchat。Threads听说也可以。为啥挑个中国的东西?就因为有网红搞过「带货」?

还有一些问号就是:外国人上小红书有什么好新鲜的?现在是刚刚改革开放的80年代吗?我和儿子大概都挺蒙圈的。我睡前偶尔划划IG,上面都是外国人。儿子更是天天在Youtube Shorts上混得飞起,现在满嘴台湾口音。这有什么好围观的?是没见过外国人吗?

好吧,有不少人可能还真的没见过。


曾经跟一个同事去外地出差,坐飞机去青岛,大概2010年底的事情。我以为他应该都很清楚,再说我也不算他领导,于是事先也没特别吩咐什么。
到了机场,过安检的时候他被拦了下来,说带了刀具。我一看,一把马盖先的瑞士军刀,还有螺丝起子什么的,在他自己拿的一个随身工具包里面。
这位同事是运维,或者说,网管。他觉得这些是他工作必备的工具,就带上了。中国机场的安检,大家懂的都懂,总之就是死个舅子不让过。当时时间也来不及去重新托运,只好扔了。

还有一次,也是跟一个运维同事一起出差,这次是2021年了。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记得吩咐他不要随身携带不能带上飞机的东西,有的话就提前拿去托运。安检时候没有出事情。
但到了飞机上,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看,是空姐」。拿出手机冲着人家一顿拍,结果被人家要求删掉。
说起来他平日里也是举止还算稳重的人,不至于这样。一时的失态,让我这时候才知道他也没乘过飞机。

所以后来听说民航的大数据统计中国有十亿人没坐过飞机,我也没有周围其他人那么惊讶了。


类似的事情,后来我开始有所留意,似乎越来越多:

我以前写字不好看,被我老爹怒称为「狗屎字」。
他的书法肯定比我强太多,这事没法找谁说理去。但后来我发现,写字比我更难看的人大有人在。而我渐渐地居然被人称为「字写得不错」了。
只能说,退潮了。

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个宅男,在陌生人面前很害羞,不敢说话。我妈觉得我沟通能力不行,说我「情商低」。
但后来我发现,情商跟智商不见得是完全没关系的。其他人或许不害羞,但是说话全是扯犊子。最基本的,连别人话里的意思都理解不了。扯着嗓子说了一通,好像对牛弹琴。全是无效的沟通,有啥意思?

记得毕业时候找工作,面试官叫了我和另外一个人一起面试,算「PK」吧。
面试官把公司的岗位职责说了一遍,然后让我们来再说一次。我现在知道这种方法叫做「反馈式倾听」,我偶尔也会用在别人身上。每次用都有点紧张,总觉得有点看不起人。
不过,当时旁边的那位,开口就胡扯一通。我都惊呆了:这不是刚刚才说过的事情吗,你为什么开始打胡乱说?
反馈式倾听,看来是非常有道理的。

很多人的情绪控制也是一塌糊涂。现在不是戾气重嘛,时常动不动就吵起来。在网上吵也就罢了,在公司也吵起来,说着说着声音就大了。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面,感觉我要戴隔音罩才能工作。
可是这些人就算是吵架也对不上频道。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听不进去谁的意思,活像唐吉诃德。也对,如果听得懂,就用不着吵起来了。
最后我成了公司里面沟通能力的「天花板」,成天忙着当「翻译」。两个人说了半天,我早都听明白了,结果两位正主互相没搞懂,最后我只好忍不住站起来介入。

再写下去就要成自我吹逼了,实非我本意。不过,见微知著。我渐渐地发现,不要去假设别人,这个「别人」太难把握了。你也不知道别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包括也有人非常厉害,不要觉得自己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反过来也是,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差,特别是在一些不能量化的事情上。


说回现在,我还是不知道那些TikTok难民是怎么想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没见过外国人,并不是「别人」的错。就好像十亿人没坐过飞机,并不是这十亿人的错。
当然,也不是飞机的错。是谁的错呢?我就只能说我不配知道了。该谦虚的时候还得谦虚。

以上。

2025-01-15

这样赚钱真的太轻松了

图片来自Stable Diffusion,纯属虚构

本文又标题党了。
可能会被以为是鸡汤文或者软文吧,但其实是篇吐槽文。

作为Web前端开发,可以不懂Nginx如何配置,对于安装更是敬若(er)神(yuan)明(zhi)。
作为Web后端Java开发,完全不懂Redis也就算了,甚至都不敢碰。提起需要部署个联调测试环境,就让我去「找人」来解决。仅仅是MySQL、Redis、Nginx这几个常见东东的安装,一开口就跟说我「需要好几天」。
就这点玩意儿,我利用下班前收拾东西那点碎时间就做掉了。
难道开发人员自己联调还得配个运维吗,然后还得配个项目经理去帮他们跟美工沟通。现在的开发人员都怎么了?

如果开发只是写代码,我也会啊。搭环境这种事情对我来说简直小菜一碟,我还会配置,会运维,会调优,甚至会魔改。项目管理让我干,产品设计也丢给我,美工给的图片不满意我自己改。SVN让我来管,一个个Merge代码出了冲突都两手一摊等着我来处理。慢查询优化我不做没人做,SQL/正则看不懂也都找到我。Python代码我来写,PHP代码我来写,香草JS我来写,还别提本职工作C/C++。我这也会那也会,会的东西比他们多多了。他们能拿这些薪水,我岂不是可以超过他们好多倍?

说起来,老板的工资还真的挺好赚的。

2025-01-04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本人亲自拍摄,非广告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关于「极越」关张的事情。
员工们很惨,家里有房贷,所以赶紧找工作。补偿是N+1,但是要2025年2月25日以后才能拿到。三十出头的女测试组长,面试别的车企被拒,濒临崩溃。有的找了日结工作过渡,有的接受了其它公司的降薪Offer,等等,都是经济下行期的悲惨故事。
最悲惨的,莫过于:CEO突然通知公司倒闭的时候,距离社保缴交截止日只剩两天了。时间太紧张了!

今天还读到一篇文章,关于餐饮店小老板们的守望相助。
疫情结束后不久,就在「齐齐哈尔烤肉」的门口看到了这样的话:「如果……,请直接告诉店员来一份1号餐,……不用不好意思……。」
来吃免费套餐的人,都是很不好意思的。只有走投无路的人才会这样。对他们而言,什么房贷逾期、社保断缴的问题,已经不是事了。
对了,照片上这家店,现在已经不在了。

然后,一个在美国的哥们,开着奔驰GLB在出车库时蹭了栏杆,在网上发照片晒出前引擎盖上的「伤痕」。

无意声讨或批评,只是想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2025-01-03

我的旧水杯

我放在公司喝水的杯子,是2017年春天陪家人逛田子坊的时候,给儿子买的水杯。

自己拍摄的图片,非广告

这么多年了,外表的漆已经开始剥落,特别是手经常碰到的那一圈。有心去剥的话,一点都不会剩下。杯座也有一个裂口,是被儿子摔过一次留下的。

还留着,图个什么呢?它有一点点的「不倒翁」属性,「底盘」挺稳。无意中碰到、打到它的时候,不太会翻倒。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善于控制自己肢体的人,空间感不是很好,特别是眼睛动过手术以后更是如此。它的这个特性,救了我IKBC机械键盘好几次了。

另外,就是杯子容量适中。并没有大到半天都喝不完,因此我需要时不时起来加水,否则就没得喝。适时起来走动一下,顺便上一次厕所,这些对我的健康都有好处。

太太问我为什么不换个新的,我就用上述理由搪塞她。大体而言,我是一个恋旧且有松鼠病的人,心里确实是舍不得去换。既舍不得钱,也舍不得杯子。还是好好的,完全可以用,为什么要换?外表斑驳就斑驳,旧就旧一点,里面是不锈钢,没有什么关系。

偶然间看到把1985年版《明天会更好》明星大合唱跟2024版来对比的影片。在这里没有厚古薄今的意思,但是差别的确感受得很明显。抛开参与人员的水准不谈,当年的「明天」显然会更好。这首歌放到如今来唱,自然是不会有当年的感觉。

元旦节前一天,A股大跌。办公室里,有位同事在之前一天顺利逃脱,另一位同事则在当天才割肉。我们昨天安慰他:没有躲过三十,至少躲过了初一。看来大家都对「明天会更好」这件事情大有疑问。

新的真的更好吗?我还是留着旧的继续用吧。

2025-01-02

平安是福

图片来自网络

很鸡汤的一个标题。这句话也是被人说烂了,自己也听烂了。个中道理也很浅显易懂,不需要什么解释,大家也都听信与承认。然而,有切身的感悟,还是病痛来临之时。

不光自己生病受罪,家里人也受罪。只不过,自己生病的时候,自顾不暇,难受得度日如年,顾不上考虑别人怎么想。等到自己好一些,家人又病倒,照顾的时候,就更加能体会到那种焦虑与煎熬,精神上的折磨,比起自己倒霉的时候,又要更胜一筹。

大病初愈的时候,最是能体会到健康的珍贵。等到身体健康活蹦乱跳的时候,往往又意识不到当下的宝贵,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无法体会自己不曾遭遇到的事情,所以无法共情,这还算能够理解。但是只有金鱼般的记忆,好了伤疤便忘了疼,把过去的三年,乃至十年,打算一笔勾销,人类的这种蠢事在我看来简直像看天方夜谭。

过去的我,也无法体会到表姐所受的某些歧视。所以当她指责我「不知道自己占了多少便宜」,我的确无言以对。不知道的时候也就算了,一旦被我知道、想到了,后面便无法再释怀。所谓「平安是福」,属于放之四海皆准的废话。说给别人听,毫无营养。如果有得选,没有人愿意「不平安」。这种话,只有说给自己听,算是提醒自己,不要去试图忘记那些不开心的过去。

平安是福。为了幸福,请记得那些不愉快。

2025-01-01

2025终于到了

世纪公园内的人类宿营地

2025年的第一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

很像是小学生作文的开头,我们今天也做了很小学生的一件事——去世纪公园逛逛。

上一次去世纪公园,已经是接近七年前的事情了。儿子当时不是小学生,现在也不再是小学生。我平时工作近在咫尺,不少同事中午爱到这里来散步。我去总公司开会,去图书馆借书还书,经常从旁边经过,却一次也没有进去过。

因为天气不错,公园里面游人不少。有人载歌载舞,也有国际友人出没。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万里以外的战乱,与这里似乎毫无关系。钢筋水泥森林圈出的一方绿地,只因为还算够大,就能让身在其中的人类自以为亲近了大自然。可笑的人类。

儿子总算是不发烧了,但咳嗽加剧,精神不算好。逛了一会儿就想回去,也不是想玩游戏,就是想睡觉。脾气也不太好。我陪伴了他一路,有什么要求尽量满足,也不去强迫他做任何事。人类所有的问题,如果都像流感一样,到了时候自然能好,那人生就会容易许多了。

希望2025年,能像今天的天气一样,让我能一眼望到头。

2024-12-29

上海的失落

昨日小区搞义卖。太太下去扔垃圾,遇见了儿子同学的妈妈,攀谈了几句。他们也在参加义卖,她儿子穿了个青蛙服装,在那边卖公仔。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儿子的这个同学是从幼儿园开始就认识的。小学的时候没有分在同一个班,不过一起去学架子鼓的时候,又碰上了。每个星期一起学鼓,小孩和大人都熟络了。因为课程往往需要凑在一起,彼此的作息安排,什么时候出去玩,大致也常有沟通。

今年儿子学校开运动会,要去总校。我和太太早上都没空,拜托这位同学家一起开车送送。去到他们家楼下,一条小白狗首先窜了出来,围着人嗅了一圈,然后跑个不停。儿子同学的父母都是东北人,应该是在上海谋生。不清楚他们家做什么生意,总之爸爸看上去很像「大哥」,脖子上挂条大金链。开了一部小轿车把两个小孩载去,也是普通的家用车品牌,都是普通人。

今天太太得知,他们全家明年就要回东北了。原因没有细问,不是因为小孩上学,就是因为上海生活成本高,或许兼而有之。上海生活成本的确高,但按理说他们家的条件应该不至于撑不下去。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明白。

不管怎么说吧,上海又要流失一个家庭了。失落的应该还有他的架子鼓老师。作为「可有可无」的艺术类教培行业,近两年遇上经济下行,发展新生源越来越不容易,现在旧的生源也要流失,说不定哪天也会把课停了店关了。一个白痴带着一群蠢材折腾了无数个家庭,居然还有脸问大家难道不喜欢东西降价。

叹息,然后像人一样地活着。

2024-12-28

2024的读写感言

  图片来自网络

再过几天,就要进入2025年了。

今年9月份,我就在京东「杂志铺」上预订了2025年的《科幻世界译文版》杂志。然而,现在躺在我枕边的那本,还是2023年8月刊,《蜘蛛触语》只看了第一页。

最近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下降了,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总是绕圈圈,讲话讲不到点子上。语言问题严重一些,因为没有办法打草稿,也没有办法编辑修正。但即便是文字,也很是浪费时间。没法像年轻时那样,一篇文章一蹴而就。不再是只需要一些小修小订,而是谋篇布局都很经常会被推倒重来。挫折感严重,以至于有越写越少的趋势。

虽然近期阅读量的确不如人意,可能超过很多人,但在个人看来的确在退步。这个情况可能会有影响到我。但我也很担心是自己的能力出现了永久性的下降,毕竟上了年纪。人的能力毕竟是会变的,有上升期,也就有下降期。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应该都逃脱不了自然法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红桃皇后的名言,现在也应验到了我身上。

今年是自我在Blogger上开始写Blog以来,产量还算不错的一年。拜续写《我的手机史》所赐,即使不算上本篇,也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虽然比不上我自己架设Drupal的那些年,一年五六十篇的产量,但能有一半,已经是相当剧烈的「反弹」了,可能堪比十一之前的大A。

更令人担心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读也不写了。
或许是身边统计学,但放眼望去,目力所及之处,概莫能外,或许多少也说明大势所趋。AI倒是把这些能力接了过去,不知不觉,历史转折点,就在眼前。我倒是毫不介意为人类送个终,不过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是《蠢蛋进化论》。

年纪大了,写些东西就像是梦呓,请不要介意。

2024-12-27

严冬来临,保重身体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最近的健康状况不是很好,说的是自己,也包括身边的其他人。

自己刚从一场超过两周的重感冒中逐渐恢复过来。
从头到尾都没有发过烧。一开始只是「刀片嗓」。第二天开始咽痛,有痰。接下来鼻子塞了,喷嚏、鼻涕很多。在公司上一天班,就用掉一包纸巾。
然后开始咳嗽,气管部位有绿痰。开始服用抗生素,持续了一周左右。绿痰慢慢转清,不过鼻涕还很多。直到现在也还有痰,并没全好,大概是咽炎的样子。不过在外人看来,至少说话的声音算是正常了。

我可能之前也是被公司同事传染的。四个人密闭在一个小屋子里面,冬天也不方便开窗太大,特别前些天还降温刮大风。有两个人之前就在咳嗽,还有一人本来就有严重的慢性鼻炎。
等到我这两天病情开始好转了,之前咳嗽的二人从前天开始分别发烧,咳嗽加剧。有一位实在扛不住,在家里呆了一天,昨天又回来上班了。大概是不敢请假太多,也是五味杂陈。

儿子在我开始有症状后,过了两天也开始鼻塞,有黄鼻涕。作鼻窦炎治疗,抗生素+洗鼻。刚刚见好,昨天又开始发烧。今天去医院,诊断出是甲型流感。从病程上看,应该是另外一起感染,来源可能是学校吧。现在老师要求退烧后48小时才能回学校,医生建议隔离5天,那么这周就都歇在家里了。

还有别的同事,儿子也是生病,导致早上迟到了。据说是夜里犯湿疹,痒得睡不着,折腾到半夜。孩子生病,父母最是忧心。
我给推荐了抗组织胺+糖皮质激素,实际上就是苯海拉明+糠酸莫米松。ChatGPT也是这么说,不过人家有去看医生,听医生的吧。
医生是建议冬天要涂润肤用品。小孩子不肯涂,实际上男人都不爱涂。不过我现在在这方面已经养成了一定的习惯了。

严冬来临,各位更要多注意保重身体。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且行且珍惜。

2024-11-29

不喜欢中国的北方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中国的北方呆过不短的时间。2002年至2003年,我在乌鲁木齐待过大约半年。2007年至2010年间,也多次去北京出差,有几次的时长也能按月计算。
生活上,大部分时间还是爱呆在南方,或者说,东南沿海地区。不知道这是因还是果,不太好说。但主观上我的确可以这样说:我不习惯,或者说,不喜欢中国的北方。

图片来自网络

刚出乌鲁木齐机场,我的第一反应是低头看了一眼我的腿,确认一下我的确有穿裤子。我差点以为我是光着腿出来的。
是的,室内有暖气,18度以上,甚至可以只穿单衣。只是宅在家里倒是无所谓。
但是,如果你要外出,出门前得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帽子、手套、靴子、围巾……。如果帽子不够大,或许还需要口罩和耳罩。进到室内,又得脱,并没有那么舒服。
而且,如果在户外待的时间长,超过一个小时,就又开始难受了。
即使在夏天,太阳底下挺热,一走到阴影里面,温度就掉下来了。我也不知道这算好事还是坏事,反正不习惯。近些年据说这种情况有变化?那还真是托了圣婴的福了。

有的人说南方的湿冷更难受,可能有很多上海人也会同意这个说法。不过我还是觉得北方的干冷更难以接受。
别的不说,光是啪啪作响的静电,就够让我难受的了。一天里面不知道要被电多少次。
还有干裂的嘴唇。我到乌鲁木齐之后,嘴唇裂了快一个月。那段时间完全不敢笑,一笑就淌血。吃饭的表情也很奇怪。
皮肤也很干燥,不勤快涂东西的话,也是简直要裂开的程度。没办法,水分都冻成冰雪躺在地上呢。

据说是因为烧煤供暖的缘故,空气质量普遍不佳。
住在城市里可能一时还不觉得,有一次去到山上陪客户滑雪,远远望去,整个城市就像被扣在一口黑锅里似的。
路边的雪刚落下的时候还挺白,第二天早上就变灰色。如果接下来温度有所回升,就变成脏水四处横流,或者化身为灰黑色的烂泥,你还拿它真没办法。
还有就是沙尘暴。近些年或许好一些了?但我对于在北京开完会后推开门看到之前还干干净净的走廊扶手上堆着至少五毫米厚的黄土,不是灰,真的是土,那种震撼让我永生难忘。

服务

一开始是一同出差的同事跟我讲的,不过随后我也深有同感。而且估计这应该也算是国内共识:要论服务态度和意识,肯定是由南往北越来越差。同样是在餐馆里用餐,在深圳就感觉很好,在上海也还行,到了北京,服务员的鼻孔都是朝天的,爱理不理。
平心而论,北方的消费肯定要便宜一些。北京暂且抛开不谈。南方和北方的菜,在份量上就会有明显差别。但是这也无法抵消主观感受上的差异。
在南方可以住到干净舒适的酒店,到了北方就是脏乱差不讲究。即使表面上富丽堂皇,茶杯摆得整整齐齐,但是就是不会让你觉得很舒服。


说起来吧,这些问题有一些跟「中国」也是没关系的,全球都如此。但有一些想一想也就没那么容易说服自己了。
不管吧,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现实如此,我只有自己去做选择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