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最近涌入了许多的TikTok难民,这事现在可能很多人都听说了。
图片来自网络 |
我是比较晚才听说的,平时不用中国国内的SNS,也没有去关注这些。
第一反应是满脸的问号?TikTok难民为什么要去小红书?IG不行吗?Youtube Shorts也可以发短视频。好像还有一个Snapchat。Threads听说也可以。为啥挑个中国的东西?就因为有网红搞过「带货」?
还有一些问号就是:外国人上小红书有什么好新鲜的?现在是刚刚改革开放的80年代吗?我和儿子大概都挺蒙圈的。我睡前偶尔划划IG,上面都是外国人。儿子更是天天在Youtube Shorts上混得飞起,现在满嘴台湾口音。这有什么好围观的?是没见过外国人吗?
好吧,有不少人可能还真的没见过。
曾经跟一个同事去外地出差,坐飞机去青岛,大概2010年底的事情。我以为他应该都很清楚,再说我也不算他领导,于是事先也没特别吩咐什么。
到了机场,过安检的时候他被拦了下来,说带了刀具。我一看,一把马盖先的瑞士军刀,还有螺丝起子什么的,在他自己拿的一个随身工具包里面。
这位同事是运维,或者说,网管。他觉得这些是他工作必备的工具,就带上了。中国机场的安检,大家懂的都懂,总之就是死个舅子不让过。当时时间也来不及去重新托运,只好扔了。
还有一次,也是跟一个运维同事一起出差,这次是2021年了。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记得吩咐他不要随身携带不能带上飞机的东西,有的话就提前拿去托运。安检时候没有出事情。
但到了飞机上,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看,是空姐」。拿出手机冲着人家一顿拍,结果被人家要求删掉。
说起来他平日里也是举止还算稳重的人,不至于这样。一时的失态,让我这时候才知道他也没乘过飞机。
所以后来听说民航的大数据统计中国有十亿人没坐过飞机,我也没有周围其他人那么惊讶了。
类似的事情,后来我开始有所留意,似乎越来越多:
我以前写字不好看,被我老爹怒称为「狗屎字」。
他的书法肯定比我强太多,这事没法找谁说理去。但后来我发现,写字比我更难看的人大有人在。而我渐渐地居然被人称为「字写得不错」了。
只能说,退潮了。
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个宅男,在陌生人面前很害羞,不敢说话。我妈觉得我沟通能力不行,说我「情商低」。
但后来我发现,情商跟智商不见得是完全没关系的。其他人或许不害羞,但是说话全是扯犊子。最基本的,连别人话里的意思都理解不了。扯着嗓子说了一通,好像对牛弹琴。全是无效的沟通,有啥意思?
记得毕业时候找工作,面试官叫了我和另外一个人一起面试,算「PK」吧。
面试官把公司的岗位职责说了一遍,然后让我们来再说一次。我现在知道这种方法叫做「反馈式倾听」,我偶尔也会用在别人身上。每次用都有点紧张,总觉得有点看不起人。
不过,当时旁边的那位,开口就胡扯一通。我都惊呆了:这不是刚刚才说过的事情吗,你为什么开始打胡乱说?
反馈式倾听,看来是非常有道理的。
很多人的情绪控制也是一塌糊涂。现在不是戾气重嘛,时常动不动就吵起来。在网上吵也就罢了,在公司也吵起来,说着说着声音就大了。都在一个大办公室里面,感觉我要戴隔音罩才能工作。
可是这些人就算是吵架也对不上频道。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听不进去谁的意思,活像唐吉诃德。也对,如果听得懂,就用不着吵起来了。
最后我成了公司里面沟通能力的「天花板」,成天忙着当「翻译」。两个人说了半天,我早都听明白了,结果两位正主互相没搞懂,最后我只好忍不住站起来介入。
再写下去就要成自我吹逼了,实非我本意。不过,见微知著。我渐渐地发现,不要去假设别人,这个「别人」太难把握了。你也不知道别人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包括也有人非常厉害,不要觉得自己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反过来也是,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差,特别是在一些不能量化的事情上。
说回现在,我还是不知道那些TikTok难民是怎么想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没见过外国人,并不是「别人」的错。就好像十亿人没坐过飞机,并不是这十亿人的错。
当然,也不是飞机的错。是谁的错呢?我就只能说我不配知道了。该谦虚的时候还得谦虚。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