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提醒

如果您打开本站很慢,布局排版混乱,并且看不到图片,那么可能是因为您还没有掌握用科学的方法上网的本领。

2024-06-11

我的手机史(九)——iPhone 4S

就在我和太太开始用Nokia C7不到一年。2011年秋天,Apple发布了iPhone 4S。一时间,人们趋之若鹜,太太的一个大外甥嘴里,成天像念经一样「4S」、「4S」,我听了都疑心他着了魔。

2012年夏天,太太苦于妊娠反应带来的孕吐,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台iPhone 4S,也许能让她舒服一点。于是她率先迈入了iPhone时代。

网络图片,非本人手机

当时的网络条件还不是很好。虽然4S可以使用3G蜂窝流量,但流量的价格很贵。我去搞了一台3G便携式WIFI路由器,让她在上班的时候可以用网络。但是即使是这样,还是没办法看视频之类,实际上速度也不太允许,只能用用QQ。当然,游戏是丰富多了。我买过限免的《无尽之剑》,还有3元的《瘟疫公司》,只可惜现在都没得玩了。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iPhone 4S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拍照。照片的效果很好,而且拍起来很方便。儿子从出身到周岁的这段时间,太太用这部4S给他拍了很多照片。画质肯定比我的C7要好上不少。更早的时候,我们拍照主要还是靠DC,手机并不是主力。要抓拍一些生活上的瞬间,手机肯定更翻遍。小孩子的一些特别的表情,那些搞笑和有趣的瞬间,转瞬即逝。儿子的这段时期,错过了便不会再有,多亏了这部4S。

后来,这部4S到了我的手里。那个时候已经用了一年半了。电池衰竭,加上Apple的刻意而为(电池门),这部4S的电量已经很难支撑正常的使用了。如果长时间外出,我就一定得带上充电宝。即便如此,它还是经常给我上演「看着有50%的电量,一开相机立马关机」的好戏,让人防不胜防。

接下来,脆皮数据线开始「开花」了。再接下来,Home键也开始出现问题,按起来不太利索了。这部手机在我手上差不多又坚持了一年。总共两年半,它算是到了极限了。

它最后的归宿,是去了太太侄子那边。当时他还念小学,时不时玩一玩,也没有多大兴趣,就这样扔在了家里。
或许直到现在,它还能用。谁知道呢?它只是不好用了,但并没坏掉。

2024-06-04

我的手机史(八)——Nokia C7

细说起来,我的确用过不少的Nokia手机。别的手机并不是没用过,但相对之下,还是喜欢Nokia的稳定。如果9@9++还有,我也愿意用,所以,我确实并不是一个爱折腾的人。

2010年底,Nokia推出了这款C7的机型——准确地说应该是C7-00,但C7只有这一个型号,所以我就简单写了。2011年初,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去把手机换成了C7,也怂恿我一起换了。于是,我也一脚跨入了触摸屏智能机时代。

网络图片,非本人手机

是的,触摸屏,而且是电容屏。

我之前的Moto A6288,也可以算触摸屏,不过那是电阻屏。原装的那根触控笔,还被我搞断过一次。当时我还在乌鲁木齐,去友好百盛柜台上花钱再配过一根。柜员吐槽我说你这是扔坏的吧?还真的是。
C7上的这块触摸屏,则跟现在的手机已经没多少区别了。玻璃材质,多点触控,可以玩Angry Birds、水果忍者,还可以玩Spiderman。

Nokia C7整机的手感挺好,圆润合手。金属包边。虽然也不厚,但我也不再嫌手机薄了。触摸屏需要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如果手机厚了,手指不够长,大拇指就够不到左侧。电话的部分有实体按键,Home键也是。当年打电话还是「刚需」。时代果然是不一样了。

我对这台手机主要的印象,是720P影片的播放能力。当时流量还很贵,网络也不够快,还是GRPS,还好有WIFI。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电视剧,存到手机上,太太和我都在看。有一次我们去苏州玩,在去观前街的公交车上,太太掏出来看韩剧解闷,还有年纪比较大的乘客向我们打听手机的型号。可见当时虽然iPhone和Android都已经推出了一段时间,但智能手机确实尚未普及。

C7搭载的Symbian^3系统,在我看来的确是比之前的Symbian S60迈了一大步,真正进入了流行的阵营。只可惜有点晚,而且稳定性仍嫌不足。市场并未给它太多的时间,2011年出了Anna,后来再出了Belle,改进蛮多,几乎可以说是新一代操作系统。我很期待下一代,然而下一代没有了,Nokia宣布转向了Windows Phone。再后来Windows Phone也没有了,紧接着Nokia也没有了。我们和他们都不幸地押错了方向,时代大潮的涨落,没有人能彻底看清。

我现在仍然保留着那些SIS安装包。愤怒的小鸟全系列都有,Galaxy on Fire我觉得比后来的iPhone上同名游戏还好玩,另外墨迹天气也是从Symbian^3一直用到现在。当然它自己也算是争气,存活到现在。QQ自不必说,MSN当年也还用得挺多,FuckWall不太方便,不过当年Weibo还算能用。可惜Nokia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后续的指望,再后来,就是iPhone和Android的天下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那台C7,后来也是顶部电源键附近出了问题,外壳有损坏,屏幕也破了一块。给岳父用过一段之后,实在不堪用,最后就扔掉了。它很可能是被我摔坏的,因为我喜欢插着有线耳机看影片,有时候线被一拌就容易摔出去。

太太的C7,保存得比较好。多年以后,我翻找出来,居然还能开机进系统。不过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弹框,总之不是太对劲了,刷了机还是如此。我在闲鱼上把它出售了,带上了原配的耳机,卖了29元,还被人打趣吐槽说是「卖耳机送手机」。不过那耳机的接口很独特,我别的手机或PC都用不了,留着也没用。

我的想法很简单:这部手机可能在我这里已经没什么用了,或许在别人手里还能派点用场,那就送给有缘人吧。

2024-06-01

我的手机史(七)——Nokia 5310

来到上海以后,我原来用的Nokia 3100的电源开关键慢慢地开始磨损了,越来越小,最后甚至穿了个洞。磨损的速度到了后期是越来越快,让我有些诧异,大概就是「寿命」到了吧。

有点可惜的是,尽管Nokia 3100可以换壳,包括更换键盘,但开关键并不在可以更换的范畴。也许Nokia没想到过这个地方也会磨损?键帽磨坏了以后,尽管我仍然可以靠直接按动里面的微动开关来让它工作,但毕竟很不方便,而且在顶部留下了一个大洞。

说到「不方便」,现在人们可能要问一句哪里不方便?电源开关键为什么你要经常去按?
说起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当然是习惯问题。我习惯拿手机看时间的时候用食指去按一下机身顶部的电源按钮来点亮屏幕。如果是按别的键,系统就会开始准备解锁,时间显示就会被解锁提示所取代,于是需要再按一下取消才能看到时间。这算是我的一个不良习惯吧。
第二个,其实也是习惯问题。当时我不习惯用线充,而是座充电池。这种事情,诸位现在用着没法换电池的手机太久,可能已经淡忘了。我每次换电池的时候,要开关机就很不方便,电池不太行之后就更不方便了。

那个时候我住在大木桥路,身为重庆人,是具备直接步行到徐家汇去的能力的。我周末没事,就会去那边的BestBuy逛逛,后来不少IT产品也都是那边买的。接下来的这部蓝色Nokia 5310,我也是在这家BestBuy里面购得。只可惜后来BestBuy退出中国了,这家店面当时据说是它们买下产权的,后来也给盘出去了。
随后3100我就拿给父母去发挥余热了,反正他们不太在意这些。

网络图片,非本人手机

Nokia 5310很好地接替了3100的工作。直板机,S40系统,彩屏,有一定的网络能力,GPRS和蓝牙都有,也能跑JAVA,甚至可以用来上QQ。不过我有N70用来上QQ,也用不到5310。另外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就是有了摄像头,拍照或拍视频都算是OK,这样我N70一般可以不带出去了。

在5310上,我留下了我外婆来上海期间唯一的一张照片。

我外婆和母亲
照片上这两位,目前都已经病逝了,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侵权不侵权了。对我而言,对她们的纪念,也就是对5310的纪念。

我对5310唯一的怨念,就是它有点太薄了。对我的手而言,3350算是刚好,9@9++和3100已经算是有点小了。5310的长度够,但是厚薄实在是有点让我犯难。好几次从我手上滑出去,因为我没能捉住它。
也因此,它的外表上有一些伤痕。包括它的摄像头,因为在背部,而且有点凸出,所以有一些磨损。相比起来,N70有护套,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我给5310换过一次电池。原装电池就是Nokia手机很稳定的三天左右的待机时间,当然也是因为非智能机的缘故,把玩得少。后来电池不行了以后,我又买过一块飞毛腿电池,也是在BestBuy买的,电量比原装电池要强。

这台手机我一直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现在它是不是还躺在我的某个容器内?我已经不记得了。如果它还在,我也不会太惊讶。跟Nokia N70类似,它也很稳。Nokia一直都很稳,直到iPhone和Android出现。

2024-05-30

陪伴我10年的笔记本去世了

新的开始

2014年03月09日,我在京东上下单买了一台东芝笔记本,L40-AT25W1。到今天为止,还能查得到订单记录,也还能看到商品页面。

图片来自网络,非本人原机

当时我的旧笔记本还能用:Dell的15寸笔记本,2GB内存,AMD TL-66的双核CPU,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购于2007年,也是已经用了差不多7年了。虽然还能再战,但毕竟硬件配置落后了,装不了Win7,更跑不动x64。于是我去买下了这台Toshiba,把Dell笔记本给了我爸去用。

这次没有再选择Dell,因为我之前买过的那些Dell笔记本,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小故障。尤其是2010年帮别人买的一台,后来音箱直接没声音,修也没修好,给我的感觉很不好。于是我觉得是时候作出一些改变了。

这台Toshiba,CPU是i5-4200U,主频不高。我当时刚当爹,远离了DIY界一段时间,对电脑硬件没什么概念。只知道i3/i5/i7的区别,对于Intel的代数,以及U的含义,都没有什么了解。我以为是四核,后来才知道是双核四线程。内存是4GB DDR3,不过有双卡槽。后来没过多久(不到两年)我就去买了两根8GB的内存把它升级到了顶格的16GB。硬盘是500GB的机械硬盘,5400RPM,在那个SSD才刚刚开始冒头的年代,也算正常。而且还有GT740M的独显,我这是第一次用独显笔记本。关键是价格才3999,我相当满意,这比我前两部笔记本便宜多了。

看到这个价格,太太让我买「好一些」的。不过我觉得这些硬件规格已经足够我用了,特别是内存还有升级的潜力。16GB内存在我看来绝对足够了,事实上它也是让我用了10年的重要原因。

东西拿到手以后,太太也觉得挺漂亮。全白的外壳,虽然是塑料的,但颜值很不错。厚薄现在看来算是适度,和我上一部Dell笔记本比起来,那就是薄太多了。电池不算好,但因为轻薄,移动性还不错。上一台笔记本被当作台式机用了太长时间,我都不记得拿着走的感觉了。

升级延寿

这台Toshiba笔记本,后来经历了多次硬件升级:

  1. 2016年初,去淘宝上买了两根8GB的DDR3笔记本内存条,一口气把内存升满了。
  2. 2018年夏天,从淘宝上买了键盘,把被儿子抠坏的键盘换掉了。
  3. 2019年初,在京东上买了一块2TB的西数蓝盘。当时不清楚SMR/CMR的区别,现在看来,SMR无疑了。于是……
  4. 2020年的「618」,在京东上买了一块三星的1TB SATA SSD,860 QVO,把这块SMR硬盘换掉了,它实在是太慢了。
  5. 2021年底,更换了电池,同时显示屏上开始出现亮线。年初就开始有亮线,到了年底「固定」了下来。后来亮线越来越多……
  6. 2022年中,新电池鼓包,撑裂了C/D壳的大部分连接件。拆除电池后继续使用,只能插电使用了。国产劣质电池真的坑人。

直到前不久……

骤然离世

2024年03月19日,我照例,把Toshiba笔记本带到公司,接上电源线之后开机。按了一次,自动关机,再按,还是自动关机。

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发现开机后按F2进入BIOS,就可以从「开机-自动关机」的循环中跳脱出来。但这次不行,即使我把硬盘拔掉也没用。

算一下时间,才发现它已经陪了我10年了。我赶紧去京东上又下单了一台华硕笔记本,a豆14

Toshiba还剩余一些零配件可用,算是遗产吧:

  • 1TB的SATA SSD:我把它拆下来,装到了盐城的HTPC上。
  • 8GB DDR3套条:拆下来,问过医生,也说用不上。闲鱼卖东西骗子多,就先存起来吧。

生平轶事

说起来,这台Toshiba,其实「年龄」比我儿子略小。刚来到我家,就被我儿子一巴掌拍在屏幕上,从此一直有一个「ㄑ」形的裂痕。还好不影响使用。儿子当时才一岁多,现在再问,完全不记得。

后来没多久,键盘的X键也被儿子抠坏了,键帽装不上去了。不过还能用,将就用了好几年,回车键也出了问题,终于忍不下去,一起换掉了。

2021年出差去长沙的时候,还用过一次。当时同事带的笔记本更烂,而我的笔记本虽然电池只能用20分钟,好歹派了一些用场。要是甲方当时知道这台笔记本有7年的寿命的话……

到了2021年后期的时候,所有的塑料件都老化了,变脆断掉。最后连B/C壳之间的橡胶垫脚都断掉了。我一直买不到全套的A/B/C/D壳,知道无力回天了。

由于还算是有独显,我能用这台笔记本玩一些游戏。比如《Starbound》、《No Man's Sky》和《Fallout3》,虽然帧数不高,发热也不小,还算能玩。

光驱无疑早就不太行了。不过2020年初因为Covid-19疫情居家办公的时候,它还帮邻居读过一张光盘。

最后我算了一下,包括后期升级的花销,这台Toshiba我总共花了5200左右。

2024-05-21

两件小事

图片由Google Gemini生成

有两个事件,导致了这篇Blog。

  1. 事件1:在公交车上,有一个饮料瓶倒在地上,滚来滚去,没有任何人理睬。
  2. 事件2:一篇Blog里,一个年轻人提到被妈妈要求做家务是对她自由的侵犯。

事实上,这两个事件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当时我正在公交车上,坐在座位上,翻看手机上订阅的Blog。看到有一个年轻人,在Blog上欢呼她终于「自由」了,不会再被妈妈要求打扫自己的房间了。与此同时,「咣当」一声,我听到了一个饮料瓶倒在地上的声音。

这个饮料瓶,或许是某个乘客扔的,或许是上一趟行程时某个乘客遗留在公交车上的,或许扔它的乘客已经下车了,或许那个乘客在下车时把它忘记在了公交车上。总之,有两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

  1. 它是空的,喝完了,喝光了。
  2. 它正在公交车车厢内的地板上,随着车辆行驶的加速、减速、拐弯、刹车,而不时地滚来滚去。

我知道它是空的,首先是听声音,看滚动的速度。其次,还因为我后来把它捡起来了。

捡起这个饮料瓶时,我叹了一口气。这个饮料瓶走了一段非常复杂的路线,最后来到了我这里。在看到它之前,我耳朵一直听着它不时滚动的声音,大概有30分钟之久。没有人对它采取过什么措施,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站客或坐客。我捡起它的时候,向车厢内众人扫了一眼,并没有什么人跟我眼神有接触。

有那么一刹那,我在考虑要不要站起来,问一下「这个是哪位的?」

当时我没有这样做,后来我有点后悔。错过了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我手中捏着它,一直到下车,然后把它放进了路边的一个垃圾箱内。万幸,纵使经历过垃圾分类运动,上海街头仍然还保留着一些垃圾箱。

我在想,不知道那位年轻人,到底是觉得自己的房间其实很干净,还是觉得虽然脏乱差,但母亲大人你管不着?

我无意去揣测真实情况,我只是有点纳闷,也有点好奇。另外,隐隐约约,我觉得我今天遇到的这两件事情,彼此之间并不是完全没关系。

我希望,大家只是懒而已。

2024-02-29

叫网约车叫到了奔驰

上周一晚上下班,上海有点飞毛毛雨,于是叫了网约车回家。
很快就来了一个车,我一看车型,吓了一跳——「奔驰GLC」。
我也就是选的最普通的「经济型」而已,看到车型我还特地再去确认了一下,没有勾选错类型。等车来了后定睛一看,还真是一辆黑色的奔驰SUV。

图片来自网络,非本文中原车

上车以后,我小心翼翼地问司机大哥为什么用这个车来跑网约车。司机是个斯斯文文的中年人,轻轻叹了口气,说开酒店因为疫情而破产了。

我一开始还有点拎不清,说用这车跑网约车成本有点高啊。司机大哥又补充说,他开网约车并不是出来赚钱,是因为呆在家里抑郁下去怕出事,出来开车转转散心。网约车只是顺便。今天刚注册的账号,我这一单是他生涯第五单。
这个时候我才回过神来,也想明白了。话说人能从抑郁状态下走出来也是挺不容易。大哥车开得很稳,开口欲望不低,感觉他挺需要跟人聊聊,于是后来我就陪着他聊了 一路。

司机大哥说他来上海十几年了,以前在高青路恒大水产市场那边做批发生意,赚了一笔钱。恒大水产市场关闭了以后,他也不愿意跟着其它摊位搬迁,于是就自己出来开酒店,又赚了一笔。后来2019年他一口气在上海各处开了五家酒店,最大的有九百平方米,还包括一座六百平方米的「会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步子迈太大了」,再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我一开始以为他说的「酒店」是「Hotel」,后来想想可能是「Restaurant」。毕竟他一开始做水产批发,接着去做下游的餐饮行业就很顺理成章。
大哥说他的店面现在都盘出去了,只剩黄埔区一处因为地块在拆迁而没人接手,还砸在手里。他现在欠了银行一笔钱,我估计起码上百万。所幸没有欠亲朋好友的钱,我觉得这算不幸中的万幸。遇到银行那边来催债,他就实话实说我现在已经破产了无法偿还。银行那边今年开始也不怎么落井下石了,催得也不紧。
作为曾经的老板,他说他现在挺羡慕打工人。他还特别说明他羡慕的是企业里的打工人,不是公务员那种。我估计他自由惯了受不了那种生活。他说现在遇到朋友提议「去哪儿玩」都不敢搭话,心知没钱回请。也有曾经朋友躲着他走,落难的时候挺能见人心的。

听他的口气,他还在「等一个机会」想要翻身。说实话,在眼下这个时局,我对他这个心态还真不是很看好。不过好在他起码走出来了第一步,还算积极。希望他能如愿吧。
我下车的时候,他请我「帮忙给个好评」。我说这个自然,心中在想,上次听到这种请求好像Uber还在中国……

2023-06-06

似曾相识的「歧视」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有那么一点点不清不楚的关系

国泰航空的「歧视」风波,眼下也快要平息了,差不多到了可以说几句的时候了。

我没有看过所谓的现场视频或录音,听说是「偷录」的,不过因为并不是私密场合,所以似乎并不是重点。毕福剑可能有不同看法。
这件事,让我想起上次的宝马冰淇淋事件。上一次的舆论场,有一些不一样。

所以说啊,人是很奇怪的动物。明明脑袋是司令部,但是它又听屁股的指挥。两件事情之所以出现了舆论上的差别,在我看来,主要是还是跟站队有关。
我也觉得去拿免费冰淇淋有些丢人,所以我不觉得这个事件与我有关系,那么我同情宝马。
我也可能是飞机上的乘客,而且我的某外语也可能不够好,所以我觉得自己完全有可能被迫成为当事人,于是我怒斥国泰。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差别,就是这个。历来如此。比如温州动车追尾……

这种想法也不奇怪,反而很正常,很自然。它出于人类率真的天性,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批判。人嘛,重要的能力就是共情。要能共情,首先就要有代入。冷血石头心,但又能够正确处世的,那是AI,不是人。
不过呢,最近这些事情的问题之处就在于:该XX的时候不XX,不该XX的时候死命XX。
我还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大约也就三、四年级。一天早上,因为说了脏话,被家长一通教训,心中颇是不痛快。到了学校,上早自习,老师还没来。有人开灯,有人关灯,乱搞一通。于是我跟着其他人一起破口大骂,也不知道骂的谁。场面闹哄哄,压根没人听清我骂了什么,所以没有任何受害者。但总之一舒心中积郁,那畅快无比的感觉,记了三十多年。

要问我的意见?依我看,把这种事情录下来也就罢了,发到别人手机上,试图拉来些网络暴民来达到出气的目的,这种做法本身是很卑劣的行为,我反正是做不出来。在我看来,这种行为与被欺负了的小学生找社会上的大哥「扎起」,然后去对方学校门口等放学逮人一样幼稚。
我要是在现场,要么选择「关我鸟事睡觉去」,要么义正词严地指出问题来,不会有第三种做法。你们要是没有惹到我,那就是关我屁事。背着我咒我死的人多了去了,可能有八千万减一那么多,我管不过来。你们要是惹到我了,我就会明确地让你知道我的不爽,管你下周一来不来我单位找我。也许当场骂两句根本没用,但你还真以为现在这样就有用?

话说回来,现在国泰道歉了开人了,该不会有人天真地以为事态会变好吧?应该不会有人这么蠢吧?
「歧视」就是一种现象,原因是什么?逼我删帖的人心中不会没点逼数。因为心理上没有得到平衡,才会产生歧视。如果不是为了在自己心中觉得高人一等,何必非要去故意踩人一头?本来就是公平的环境被打破后的结局,而如此操作,只会形成更大的不忿。或许始作俑者现在也并不想如此,但自作孽不可活,操弄了天大的风浪,眼下还是祈祷更管用。算了,不多说了,各位自己开心,随意就好。
对了,如果我儿子骂脏话,我把他胖揍一顿,以后说不定能偷录到更精彩的脱口秀。 

2023-05-12

你至少可以选择

图片由Google Gemini生成

首先声明,这不算是一篇正经的Blog。不过因为始作俑者选择了类似「骂并拉黑」的这种看似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实则抢占道德制高点的鸡贼做法,所以我也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原始的文章参见这里: https://huangxin.dev/partly-technical/in-response-to-jsdelivr-icp-license-revokement

我其实只评论了一句:

说到「滥用」,更应该谴责的是权力被滥用。痛骂弱者总是相对容易的。如果你不敢连权力一起骂,那起码可以对自己的无能为力表示一下不满和不甘。

我本以为,这已经算是足够温和的批评了。
「更应该」、「相对容易」、「如果」、「一起」、「起码」、「可以」、「表示」……
这么多的委婉,甚至在我看来已经是软化了再软化的用语。
没想到的是,原文作者连这样一句批评,都收不下。

当然,没有几个普通人能够接纳下对自己的批评,起码怒气上冲的当下是很难接受的。
我一直记得dzxr的一句话:「如果他能做到XXX,那么他就不会是YYY了。」年轻的时候,难免做错事情,我也不能免俗。不过他的批评,我虽然很难受,但是我收下了,并且记到现在。

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你不要拉偏架。胖虎揍大雄,就算各打五十大板,那也是在拉偏架。何况你连「各打五十大板」都没做到。轻描淡写一句「我们的系统的的确确有问题」 ,跟标黑加粗的「强烈谴责」,是一个意思吗?
在这里我也不想客气:从这个作者的一句「我们的系统」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
用一句我本来不想说的话来说:他的屁股本来就是歪的。
也许,他真的姓赵?也许,他本来就是既得利益人士?也许,他就是那个给墙壁开发控制台Web前端界面的堕落程序员?所以,他有这样的立场,也许完全不奇怪,甚至很可能是正常的。他站出来维护一句「我们的系统」,实属天经地义,万万没有什么可强烈谴责的。

但是,至少,你还可以选择,不是吗?
你说你没那个胆子,你孬种,你「在意的是个人和家庭的福祉」,「国家」甚至还成了你「赖以生存的一部分」。可是,你只敢忍气吞声的时候,你为什么又选择了「强烈谴责」呢?莫非是因为柿子只敢挑软的捏?
你完全可以说「对不起各位,那YOU KNOW WHO我得罪不起,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只能骂你们」。这样的话,我起码知道你的心是正的。你的确有那个尺,那杆秤。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什么是错误,什么是罪恶,你心里门儿清,只是不敢说而已。你但凡说了类似这样的任何一句话,我都会欣赏你,默默地为你献上祝福,祝你好人一生平安。
然而,你并没有这样选择。你只是选择了站在强者一边。你选择了当一个骨川强夫,莫非你的嘴也是尖的?

在我看来,原文作者最合适的举动,就是把这篇文章好好编辑一下,去掉那些不合适的文字。老老实实地阐述事实,并提供给别人解决方案,让别人用Google搜过来的时候,能给别人提供一些帮助。很多的Web前端会由衷感激你的,只因为你在分享知识和经验,在做这样的善举。
而站在GFW的边上落井下石,对于Web前端开发人员没有任何好处。你的Chrome是从哪里来的?你用的Android SDK是从哪里来的?你吃饭的筷子都是人家给的,对砸你饭碗的人居然没有一丝怨恨?这样的生物我实在难以理解。不骂你,骂谁?无论是政府、国家还是「老大哥」,我也一个都不敢骂!但我至少不会去为虎作伥。

至少,我会选择——闭(上那张不会说话的)嘴。

2018-10-09

本博客暂停更新的通知

上一次更新到现在已经有10个月了。这事要是提起来也是挺惭愧的,然而:
  • 首先,Blogger平台越来越不适合写作了。不支持Markdown,虽然支持HTML,但要编辑一些版式(例如放源代码)也是相当的吃力。偏偏我近期能够往上放的内容更多地是一些技术性的文章。相比之下,在DropboxPaper上写作的效率要高很多。
  • 其次,国内的自由状况愈发不堪。虽然Blogger并不在墙内,但仍然算是公开的「场合」。我觉得可能快到了转入地下的临界点了。与其被动地被逼,不如主动地早做准备。
  • 最后,我最近的确也是缺少灵感,所以即使是生活类的Blog也写不出什么来。没有时间当然是一个理由,但要挤也是能挤出来的,主要还是自己写不出来,不能怪别人。
所以,在这里发这个通知,也告诉大家不用干等了——虽然其实没有什么人在等。也提示了以下几点:
  1. 我会转移到暗网。所谓暗网,不是一定指Tor或I2P,反正是普通人找不到的就对了。
  2. 我会在暗网开两个Blog,一个仍然会是我的Blog,另一个别指望能把它跟我联系起来。
  3. “暂停更新”,意味着原有内容仍然保留。将来是“彻底关闭”,还是恢复更新,交给上帝去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