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提醒

如果您打开本站很慢,布局排版混乱,并且看不到图片,那么可能是因为您还没有掌握用科学的方法上网的本领。

2007-05-12

上海偶感(一)

到上海已经接近两个月了。其实我对于「异乡」这种东西并不敏感的。不论是刚到的时候,还是呆了一段时间之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好歹也去过好些不同的地方,因此自然会有一个比较。上海滩也的的确确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拿来说说。可惜,我一般比较在意负面的信息,哈哈。

让座

到了上海才发现,这里居然很少出现让座的情况。

以前在福州,在厦门,总是有很多让座的行为发生。当然,不是说大家都高风亮节。坐得好好的,谁也不想让出去。但是,有老人、小孩来了,又一定是要让的。于是,大家养成一个习惯,坐位置从最后面坐起,如果有空座位的话总是出现在前半截。无论如何,有需要让位的乘客上车时,95%以上都是有人会站起来的。

在重庆,我还挤公车上学那阵子,公车比较少,我也乘得不多,于是了解也不多。印象中让座情况不多,但还是有,毕竟年代早些道德要好些。后来城市直辖了,公交线路爆增,出行也方便了。随着外地人、年轻人越来越多,让座现象也普遍了起来。尤其是老年人专用的公交卡出现之后,似乎是因为有了统一的依据,让座更是常见。不过,比起福建的情况,还是有点差距。

上海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开放早,老外多,外来文化冲击也最大。我本以为,这里的让座现象,即使不如厦门,也不会输给重庆。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公共交通压力太大,或者是工作压力太大(?),我到了没几天,就亲眼目睹好多起白发老人老两口站着一堆白领坐着的情况。而且奇怪的是双方都表情自然,老人挺认命,白领也不尴尬,连睡觉都不需要装,只留下我独自摇头。

最近的一次是在轨道四号线上。到站之后上来小两口,女人挺高,抱一女孩子。车上人不多,但座位是都没了。小女孩看样子刚刚学会走路,单手抱着应该挺沉的,于是女人把她放下来。但车正在关门的时候,小女孩又吵着要抱。我看见女人有点为难,但还是抱了起来。周围至少70%以上座位都是年轻人,熟视无睹。看看车就要开动了,没一个人有让座的意思,我苦笑着招手让她们过来。我一直坐在位置上等她们走过来了才起身让位——这种道德水准的城市,让位早了说不定会有人抢。

空置房

上班的公司对面,是一个挺大的小区。小区里面几乎都是高层建筑,但看起来根本没住什么人。看装修就知道,看阳台上晾的衣服也知道,晚上下班时看灯光更知道。总的来说,入住率不会超过20%。

由此想到小时候的政治课本,资本家宁肯把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喝。

大嗓门

本以为,上海人说话应该细声细气,大嗓门是不会多见的。吴侬软语嘛。后来,见识了上海人吵架,才发现他们嗓门也挺大的。

真正领教的时候,是在餐厅里面。我常去吃晚餐的餐厅,那天有两桌人在聚餐。大概是单位上的人吧,都是男人,都和老板认识。嗓门那叫个大啊,而且一听就知道是上海本地人。正好我又听不太懂上海话,乍一听还真像要打架的架势。

这条劣迹上了《丑陋的中国人》,看来不仅仅广东人如此,全中国人都是如此,可恨啊!

水质

记得以前凡举地下水开采过量造成地面沉降的例子,必有上海。上地理课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会到上海。现在真的来了,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开采地下水。

刚住进现在这个小区时,在小区外和小区内各看见一台售水机。这种东西我只在电视中见过一回,还是反面教材,——sales拿电解水做宣传手段,被质量栏目给揭露了。刚开始我没有想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这个机器。后来自己买了电热水壶,自己烧开水喝,总觉得有个腥味。还以为是水壶不对,或者是新水壶就这样,可烧了一个月还这样,仔细一想才发觉可能是上海地区的水质问题。然后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当时租房看房时老是见到净水器的缘故。有一家还喝桶装水,我当时还觉得怪奢侈的……

美女

传言不假,上海的确美女如云。

所谓如云,除了多以外,还有个意思就是指看得见摸不着。看多了,反而有点开悟了:原来漂亮美女满大街都是,要让人动心还是需要其他方面的。

人际

无论路上还是车上,在上海,自顾自地听MP3或玩PSP的人比哪个城市都要多。这也许是因为别的城市没那么多有钱且年轻的消费狂,也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需要放松,但我觉得这个城市的人际关系比我到过的其他城市都要冷漠。除了上述情况,没有别的事实可以作证据,但我就是有这样一种感觉。

也许,超级大都市都这样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