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10月28日晚,摄于下班路上 |
我最接近「连滚带爬」的时候,是一次从上海去北京出差。
低估了高峰期上海地铁10号线的装载能力,也低估了从地上跑到地下换乘所需的时间,更是大大地低估了上海虹桥高铁站的宏大规模。
我以为地铁到站还剩十五分钟,应该来得及。接着我就开始连滚带爬了。
长长的扶梯啊,仿佛没有尽头。背着个大包的我,怀揣脂肪肝,此时已经上气接不了下气。自动扶梯的台阶偏偏又特别高,可我的大腿已经几乎抬不起来了。
愧对家乡父老!比起郑智化来,我是真的靠手脚并用爬上去的。
还好公司提前给我拿到了票。当年持纸质票更容易「通关」。我见过有人拿着身份证去,被人赶去取票,最后没赶上火车。
当然,那不是在上海,上海还是要好些,毕竟是后来靠「封城」真的「清零」过的中国「天花板」城市。
我最早见到郑智化的样子,是在香港的「卫视中文台」。
那个时候,我大概跟我儿子现在差不多年纪。内地电视台,那个时候就已经江河日下了。后来湖南卫视勉强算「中兴」,但我早已不再看。
开眼看世界,随即惊讶于「人家」的广告居然如此「有意思」,以及节目播出是如此准时。从来不延误,偶尔提前几秒无事可做,宁可播一个时钟的画面,也不再多插一个广告。
相比之下,内地电视台的广告多得让人想骂娘,还没意思。本地的录像台倒是更守时一些。
除了卫视中文台的主台,还有音乐台,时不时播点MTV。有一次甚至还播了张学友92年演唱会,分了上下半场,我用VHS完整录了下来。还记得从《花花公子》开始的关之琳的伴舞。下半场上来第一首歌就是《夕阳醉了》,萨克斯的音色也把我吹得如痴如醉。这次60+演唱会,很可惜没法有昔日的任何感觉,遗憾。
郑智化的歌,当时正当红的是《星星点灯》。《水手》是上一波,MTV偶尔也有播出。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麻花辫子》。
其实《星星点灯》和《水手》的路数很相似,用现在的话来说,Vector离得比较近。我还记得在《重庆晚报》上看到过一小块「豆腐干」,评论说《星星点灯》缺乏创意,不过是《水手》的翻版,郑智化江郎才尽云云。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没有概念,后来真的听了这两首歌,倒也时常把旋律搞混。
《重庆晚报》上的音乐评论,也有挺不靠谱的。我曾经看到过另一块「豆腐干」,抨击《心雨》的「资产阶级爱情观」,说明天就要「成为别人的新娘」,今天还要「最后一次想你」,简直是伤风败俗。那个时候我还只是小学生,看了也只能暗暗记在心里,不足为外人道。
在《星星点灯》和《水手》里面,郑智化的「残疾人」感觉还不明显。不过《麻花辫子》里面就比较明显,拄着拐杖。我跟着哼了几句,结果被外婆向父母打小报告,说我有「早恋」的苗头。可班上也没有麻花辫的女同学啊?
其实中国大陆也有一个还算出名的残疾人歌手,还上过春晚。1987年春晚,不是现在网上搜到的那个87年生的小伙子。郑智化是腿不好使,他是腿没了。这次若是换成是他,工作人员可能会「轻松」一点吧,各种意义上。
当然,在网络酸民眼里,这些都不是事。重要的是中国南波万,以及必须赢两次。
这次十一回了一趟重庆。跟父亲吃了两次饭。
他总是劝我,去试试看办一张「残疾证」。这次又被我拒绝了。
他可能觉得,自己靠着残疾人身份,得了不少好处。坐公交车自不必说,穷游「大好河山」也省了不少门票钱。
另外一个理由就是,我姑父靠着股骨头坏死的残疾证明,提前了几年退休了。
我让他省省吧,还提前退休呢。太太的闺蜜得了癌症都没法提前退休。今时不同往日了,我甚至都没指望过自己还能拿到养老保险。
但是冲他吼了半天,嗓子都哑了,他反正也听不见,自顾自地说自己的。
算了,反正火锅店里面也吵得很。外面跳广场舞也吵。吵死拉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